网易用研修炼:从用户、市场到行业【笔记】
2016年11月5日,UXRen社区联合网易杭州主办“用户体验者的自我提升”主题讲座,本文由网易产品发展部资深用户研究员刘玉冰的现场分享《用研修炼:从用户、市场到行业》整理而成。
嘉宾简介
-
刘玉冰(网易产品发展部资深用户研究员)
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于2014年加入网易产品发展部,主要负责网易社交产品和数据产品的用户研究工作,涉猎网易社交、社区、电商、B端产品等研究主题。关注产品和行业前沿趋势,积极运用研究方法敏捷探索业务需求,提升用研价值。
-
主题:《用研修炼:从用户、市场到行业》
不同产品类型、不同产品阶段决定用户研究的研究重点,如何在变化的需求中提升用研价值,是每个用研童鞋的重要问题。以综合复杂、历史悠久的社区产品为例,总结用研项目和方法运用的变化,反思用研工作的挑战和机遇。
活动笔记(by 王倩 & 陈姣 & 孟征 & 庄梦迪)
- 调研。每个行业每种产品中为什么市场、设计、产品、用研地位比较高。这跟产品的性质和开发周期有关。介绍社交产品用研的经验。
- 产品工具/功能的调研。介绍一下社交用研的经验和心得。
- 关于”用户“的用户研究。
- 商业化探索 。
- 思考。
• 产品的需求聚焦在功能需求,包括功能值不值得做,假设实现后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益或者多少用户量,以及带来多少流水。
• 运营的需求聚焦在活动评估。活动上线后效果如何,用什么样的方式刺激用户,直接影响后续运营策略。
• 交互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用户场景和用户习惯,迭代的时候必须考虑用户习惯,改变之后是否引起用户不良反应。
• 视觉层面的用户研究需求相对少一点,如视觉交互风格研究。
在智能健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团队,每个岗位同学都要做出优化业务尝试以保证发展。这个过程中遇到疑惑时,则需要通过调研获得结果,为下一步决策和产品试验提供参考。
由于家电行业从设计到原型到推上生产线周期漫长,所以家电行业用户研究前期一般不会涉及市场研究的部分。家电行业的用户研究更加聚焦于产品和用户本身,特别是提供销量增长点的主要因素–新功能。
高端用户对新功能的体验和需求贡献功不可没。家电行业的用研内容包括高保真模型的体验、产品设计尤其是人类工效学方面的研究。高端用户需求、功能探索能够极大限度帮助产品设计工程师把握创新点,形成产品原型后进一步调研验证。成功案例:电饭锅->智能电饭锅;空调->变频空调(什么都可以变频);冰箱->三开门冰箱。
Big Data Landscape 2016(version 3.0)
• 2015年后,社交产品风潮逐渐冷却,资本迁移到B端服务类产品。社交产品开始寻求完整商业模式,除广告、换量、导购等传统流量变现方式,寻求社区电商、增值服务、打造IP周边等多种形式变现。
社交产品用户研究调研的原因和目的主要在于:功能需求探索、潜在用户市场、商业模式探索。用研在产品周期中所能做的工作有:
从上图可以发现,对“用户”的研究、“设计”调研、“产品”研究、“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均能成为用研的研究主题。
虽然调研实质都一样,但形式各有不同。选择一个行业/产品,可能会决定你1-2年工作内容的核心环节。互联网产品经历从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的关注点迁移,调研主题随之变化。
伴随互联网大环境的变换,愈来愈重视产品的商业价值,产品发展的任务也从流量转为流水,影响用研工作悄然发生变化。以下以社区产品用研作为主要案例,讲述从功能需求探索、用户新增和促活、商业化探索的调研经验。
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定位(我们做哪种工具)、产品形态(做到何种程度)、产品功能优化、运营推广(如何到达用户)。

结果可以发现介于垄断和过于小众之间的市场空间可以考虑尝试,并且在人文艺术、科技商业内资讯APP都有一定市场容量(潜在用户)。这个结果得到的结论说明我们的定位有一定可做性。随后我们继续对市场上主要竞品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是我们需要符合大众口味的内容,也需要高质量内容。
关于用户永恒的主题-拉新+促活
拉新和促活可以引出非常多调研问题和用研项目。针对“拉新”可以做的用研有:市场投放-渠道效果评估、为扩张新市场从而研究新用户群、市场容量估计、特定用户研究、留置研究/流失研究等;针对“促活”可以做的用研有:了解用户现状-用户画像、活动效果评估、满意度研究、Aha-moment研究、偏好调研、审美趋势研究等等。
下面就对这两个主题列举两种研究方法。
2.定量比例,估算绝对值,了解产品用户群体构成;
3.使用场景,使用习惯,为交互和视觉工作提供输入;
4.行为贡献价值(如点赞、评论、消费),指导运营活动;
更多的是纵向积累价值:
1.建立用户标签库,建立用户价值模型
2.观测用户变化,验证和探索定位问题
从上图可以发现,为完善用户画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问卷调研、后台数据,也包括深度访谈等,目前暂时不赘述具体方法,如有兴趣了解可以查看公众号进行了解。
拉新的问题场景:
老大可能会问大家这样问题。如果产品如何把设计类用户作为未来发展目标,DAU可能新增多少?
用研同学接到这样的需求时,将会按照一定维度来拆分问题:
1.确定估算维度:为了战略规划、暂时不考虑产品形态等具体问题。
2.确定估算阶段:先有+潜在。
3.估算层次:总体市场、目标市场。
总结:产品发展过程给每个岗位的同学提出新要求,促使用研同学从用户、市场或更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及给出答案。用研视野从功能点迁移到用户层面,再到宏观市场,逐步开阔。跨越用户体验环节、市场、行业,用研可以承当探路者角色,走在产品、设计、运营之前,输出未来可能的产品模式、商业模式。后面介绍商业探索方面的用研怎么做的。

互联网产品商业化思路可以分为两种:一个就是在原有的产品的基础上变现;二是利用已有的资源重新开辟新的产品商品商业模式。第二个模块涉及到很多不便公开的信息,所以暂时先不讲了。
下面讲一下我们在原有产品(社交产品)的商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015年开始周围很多女生都会用in来P图,然后发朋友圈。我们发现这个高峰就是由duang这个网络热词引起的,并且持续好几个月的高速增长,验证表情贴纸是很能够吸引女性用户的。然后我们确定了这一个假设后,我们尝试做一些工具商业化的探索。
首先我们做了一系列竞品研究、桌面研究,然后发现贴纸的运营方式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种。第一种是大众化工具。它的生产者可能有很多,来源于普通人、绘画爱好者或者设计师。通过众包设计让用户最大程度地使用,被使用多的作品将被打赏,或者授予上榜奖励。通过一定时间筛选,可以发现优质贴纸进行付费使用,平台从中获利。此类做法能够极大程度了传播和扩散贴纸,吸引用户进去APP进入使用,在短期内可能未能有效地变现。
另一个就是打造IP。像line和易信,从贴纸使用过程筛选最受欢迎的人物形象成为IP,并为之设计生产更多周边产品,如游戏、家居、文具等各种周边。第二种做法比第一种更进一步,可以是第一种的延伸,时间成本和市场推广成本不可必要需要投入巨大。
第三种是达人养成方式。通过培养达人,签约设计师,产生高质量、有保证的贴纸贴图,从而吸引用户进行使用,到达一定程度后引导用户进行打赏和付费使用。做法类似第一种,同样并未有明确的盈利方式。
当我们了解到市面上对工具进行变现的这几种方式之后发现,目前只有line(第二种模式)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其他的IM产品情况并未如预期的成功。所以,结论是对于其他IM产品工具变现,电商化的尝试可能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工具变现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下一步还可以更加细致一点,细化IP下游戏、家居、文具、咖啡厅等各个周边的营收是怎么样的。但是总体来说并不是十分值得学习。
对比传统电商,内容型电商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在特定浏览场景提供转化购买机会,从而实现比传统交易型电商更高的浏览-购买转化率。简单而言即是根据客源,寻找匹配的货源,实现流量到流水的转化。已经有众多社区电商、达人社区形式被验证成功,对应女性文艺社区尝试商业化的切入点是:对应文艺社区的消费品。 这也是产品正在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行业环境的变化,用研早不是前几年的那种用研,只做用户测试的、局限于用户体验环节的那种用研。大环境要求每个人直面用户、市场、行业的考研。用户、市场才是一个产品最好的老师,如果市场层面的消费逻辑、商业模式没有成立的话,单纯优化用户体验的价值比较局限。这个艰苦的摸索过程,用研充当了一个探路者的角色,走在产品、设计、运营落地之前,探究清楚到底哪些因素是可以确定的,为决策提供支持,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也给未来提供一些可能的产品模式、商业模式。

基本认识没有搞清楚的话,很难开展各个方面的合作。所以,用研一直都在努力给大家灌输用研价值、用户体验等等理念。具体做法有很多,比如在公开的场合要多介绍自己的价值,要有一定的自我宣传的技能,也包括了解其他岗位的同事在做什么。
利用专业的方法,系统的,结构化的方法去收集数据、总结分析,在视野不足的时候能非常有效的促进我们思考。希望其他岗位的同学也可以理解这个经验。
此外,不仅关注方法,还需要关注业务和产品,与产品共同成长。用研不仅要收集数据完成报告,更要把报告的结果和价值传达出去,跟进产品的验证、迭代、再循环的整个过程。
提问环节
问题1:在网易这边,用研的结论会不会推动它去落地?因为我有时候拿到的报告就是没有意义的。
回答:我们这边,老大或产品经理,提出一些需求,他们是有自己的方向的。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产品定位上的,更多的是关心产品的定位,到功能界面的设计。
问题2:在用研部门实际工作中,跟产品部门打交道,是需求的提供者、验证者还是决策者?
回答:更多是提供者和验证者。因为在产品的前期用研的作用是更重要的。
问题3:创业公司没有用研,产品经理代替。你觉得小公司怎么去补足用研方面?
回答:用研是因为历史或者行业细分的原因是有专门岗位。但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小公司的产品经理这方面的能力是需要打磨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乔布斯可以不调研就确定需求。我的建议是起码读一本用研的书,然后了解用研和验证假设的基本方法。
问题4:用研的报告不符合boss对产品的定位怎么办?跟老板意见不合怎么办?
回答:调研的意义就是呈现真实的信息,降低出错和失败的概率。因为现在各个行业都已经细分,除非你有很多的资源,否则除此以外市场的机会是很少的。如果boss有很多的想法能去砸钱的话也没问题。当然其他岗位的同事也有权了解他们在做的产品成功的机会,市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可以选择怎么去执行。在那个方向你要坚持你相信的,因为你是通过你的专业知识技能去得出的这些信息,这份报告。但是对最后结果怎么样还是要考靠市场这位老师来告诉。
分享者介绍:
刘玉冰,网易产品发展部资深用户研究员。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于2014年加入网易产品发展部,主要负责网易社交产品和数据产品的用户研究工作,涉猎网易社交、社区、电商、B端产品等研究主题。关注产品和行业前沿趋势,积极运用研究方法敏捷探索业务需求,提升用研价值。
UXRen社区干货一箩筐,你得好好挖挖
130篇用户体验类翻译文章
40篇线下公开课笔记&视频
国内16个城市线下公开课
一手自助发布的用户体验岗位招聘信息
UXRen社区创始人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