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关于用户研究的职业路,这是我听到的

2018年3月31日,UXRen北京分舵举办了《走出自己的职业道路——我的故事和思考》的沙龙分享,本文基于嘉宾小龙哥(阿里资深用研,10多年从业经历,北师大心理学)的现场分享总结而成。

作者:Ivan

 

“我喜欢旅行,去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而用户研究,是能够实现这样愿望的职业。”

——关于理想,小龙如是说。

18年UXRen北京的第一场线下活动,去听了10年用研老司机邬小龙讲述了他在用户研究岗位一路走来的感悟和思考。刚好自己也在计划职业上的转折,所以打算借着回顾这次分享内容的机会也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关于选择:忠于选择,诚于选择

12年前毕业于北师大于心理学的小龙哥因为对“独立”“热情”和“好奇”而选择了测评和分析相关的工作,尝试着在“人与社会”和“科技与产品”之间的找寻兴趣的平衡。随后因为预见的危机,转而进入更具自由性和专业优势的用户研究行业,至今已10年。

在这样的经历下,不自觉就想到了小龙所讲的“忠于选择”。工作中的话,有很多不如意吧:简单重复工作的单调、通勤路上奔波的疲倦、对别人家公司的慕羡等等。这些情况下,就试着给自己打气吧:

  1. 回问自己:心甘情愿熬夜不睡觉的事是什么?
  2. 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是工作本身,还是由于工作所带来的待遇?
  3. 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意愿等等。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现在的工作相左,那么请“诚于选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想要看到的风景,职业生涯也并不是按照既定标准划下的框。这个时候的话,试着找寻自己想要看到的风景吧:

  1. 了解自己:是什么使我不同?和其他拥有同样学历和工作履历的人相比,我有什么不同?
  2. 寻路:现在的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兴趣,亦或待遇?
  3. 问路:问前辈、问同行者、问不同背景的人,我怎么样能做更好?
  4. 适应和调整:通过不断的追问和确定才能找到最后的目的地。

哦,还有,肯定避不开的尴尬:关于“为什么离开? 未来有怎样的计划?”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很奇异的话,就按照上面的思考诚实回答吧。

 

关于幸福感:收获价值,提供价值

如果说以上对于任何职业都适用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用研的专属内容了。

在用户研究的职业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小龙说他一直喜欢旅行,觉得被陌生的环境包围下的懵逼状态很酷。所以他感受到了用户研究带给他的幸福:

  1. 遇到不同的用户、参与不同的项目、接触不同的行业。
  2. 了解社会不同的横截面、文化和价值观;
  3. 通过工作机会去往不同的地方。

每个人对于幸福感都有自己的定义和期待。但下一次在考虑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幸福时,不妨从这些维度上想想看:

  1. 幸运: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知识,用研总要成为第一批接触到它们的人,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2. 可能性:相对于其他专业性的工种,用研的职业身份给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是好还是不好?
  3. 学于众人:用研总要扮演“小白”,从用户、同事、对手身上学习,这样的话你还喜欢吗?

然后,于金钱,用户研究岗位的回报并不会十分富足,但大概也在平均水平之上。

其实相比于收获,很多用研从业者真正难过的是没办法“提供价值”吧。用户研究是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本质上就决定了很难具有如产品或运营那样的决策权。在这样的环境下,用研经常容易 “被边缘化”、需要努力证明自己、需要去刷存在感。在这些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1. 用研的价值体现在研究问题并有效地回答:工作中总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和优化,用研需要从自己的角度输出有足够深度和见解的答案;
  2. 用研的专业性落点在于用户,但发工资的是公司:用研需要始终站在用户的立场,但别忘了这样做的目的也是给公司创造利益。

然后,这么去做:

  1. 分析被边缘化的原因,了解企业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决策风格;
  2. 以促进业务的增长为首要目标去工作:在产品驱动的公司关注创新、增长、留存等,在业务驱动的公司关注营收等。
  3. 提供让领导、团队认可的内容:给专业的人看过程,给非专业的人看结果;
  4. 从看见(行为、态度等)—洞见(动机、需求等)—预见(趋势、格局等)的角度上去升级研究提报;

 

关于成长:向横、向纵、向前后左右

在做用户研究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一个方法是:专家评审(Expert Review)。但是,专家好像也是我们很多人一直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这里就从我的角度来梳理下小龙哥关于用研职业成长的分享。

首先,了解“研究”是什么、能做什么:

  1. 研究的过程通常包括有“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研究执行 -给出发现”几个环节,
  2. 研究的类型分为探索性和验证性研究,输出看见、洞见和预见三种类型的研究成果;
  3. 研究的意义在于重构认知,推动改变:如解决信息不对称、改变主观偏见、洞察和预见等。

其次,掌握自己的“剑”并不断练习。用研的“剑”即是我们平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我们需要去了解并熟悉它们。这一过程中很重要的是:

  1. 知而善用:了解能做/不能做什么,什么时候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 灵活求新:不拘泥于方法的来源和限制,跨行业、跨领域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学习和使用;
  3. 在练习中完善:从领导和同事那里获取反馈,从其它圈子中获得评价,不断完善自身;

最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索。专家并没有特殊的限定:可以是对各个行业都懂的“门诊式专家”,也可以是在某个行业钻研极深的“专科式专家”。但需要注意的是:

  1. 在深度上,专家需要终止问题:通过专业方法寻找答案,再通过常识的方式沟通答案;
  2. 在广度上,对其它行业做到掌握常识但不只谈常识,要体现自身用研的专业深度;
  3. 回答问题然后尝试解决问题,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答案,从中找到新的问题出发点;

 

关于未来:危机、焦虑和希望并行

危机和焦虑是小龙哥在分享会上常提到的词,也是他不断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动力。最初走上用研的道路就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当时的岗位上所产生的危机感,源于清晰可见的职业瓶颈和发展。而在现在的用户研究岗位,小龙也时常焦虑:

  1. 悄无声息的落后: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如AI,对用研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变革?
  2. 只懂得黑盒子是做不好用研的:对于熟知的故事“福特的更快的马”,如果回到当初是我们去做的研究,在不知道汽车技术的前提下,我们能够提供怎样的“洞察”?
  3. 如何在未来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现在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支持未来的行业变化?现在积累的哪些经验是能够迁移到未来继续发挥作用的?

未来会变成怎么样我还不知道。不过现在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拥抱和推动用户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可用户研究的工作。我觉得这样很好。

 

Q&A环节

想所有的分享活动一样,Q&A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挑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问题和回答写一下:

问题1:在敏捷开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用户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回答:

  1. 从研究方法上做到敏捷:小范围/简短的问卷、针对性的深访、将产品的用户群作为招募渠道;
  2. 从工作流程上做到敏捷:提前进行用户研究,在开发本版本的过程中就启动针对下一版本产品的研究。

 

问题2:当公司的商业目的和用户目标之间出现冲突时,如何取舍?

回答:

  1. 首先明确自己真的真的充分理解了商业目的和用户目标;
  2. 在冲突确实存在的情况下,陈述可能的风险,然后建议调整商业目的。

 

问题3:如何应对抽样过程中因为“幸存者偏差”(参与问卷/访谈的都是活跃用户/现有用户)而产生的抽样误差?

回答:

  1. 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然后制定严格的招募条件;
  2. 必要且有经费的情况下,选择与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
  3. 接受误差的存在。

 

 


UXRen社区干货一箩筐

220篇优秀用户体验设计译文
60篇公开课笔记
24款用户体验视频课程
15课时锻造1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用户体验一手招聘信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