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测试和验证产品概念【UXRen译#263】

作者:Brendan Sharman | 翻译:凤亭  审校:查丽娜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加入了公司内部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致力于快速寻找产品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测试。我们这个小组的六个人各自“身怀绝技”,但合作时又协同如一。我们完成了好几个任务使得整体不断向前推进,但是在这里我只想重点说说一件事,就是对产品概念的测试与验证。

基于我们得到的简要信息和商定的“共同愿景”,我们用15分钟的时间来草拟想法。我们对这些产品概念的草图进行讨论、整理和投票,最后得到两个比较合理的想法,现在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假设进行检验来看看它们是否站得住脚。

 

原型制作一个字——快

在进入原型制作环节以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想要测试的东西是什么。这不是测试某个具体的产品特定的一些功能,而是测试用户对这个产品整体概念的需求程度或者喜好程度。你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测试概念需要制作一个原型,难道不可以通过问用户一系列问题来了解他们的喜好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以下的一些解释。

直接询问某人是否喜欢某个东西是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论的,而且对后续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你必须更加深入地去钻研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有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东西,甚至大部分的用户都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自己和某个事物可以或者无法产生共鸣。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有形的、可触摸的东西,即使它很粗糙。点击浏览几个关于食品物流服务的页面,即使设计粗糙,这上面的呈现也可以让用户在脑海中对你所说的事情有个更加清晰的画面。你永远无法很确定用户脑海中形成的画面,因此不要强迫用户去形成某些画面。原型可以让每一位用户形成同样的画面,他们可以看到它、触摸它、与之互动,每个用户都可以真正“理解”它。

不过,这里也存在一个度。要记住,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是在测试一个想法。我们想要了解的是这个想法是否有需求或者这个想法是否能引起用户兴趣,而不是产品的可用性如何。这个原型需要被快速输出而且一定是粗糙的。你的目标只应该是一个任务流,并引导你的用户去完成整个流程操作,同时在每一个页面询问他们的感受,并让他们大声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询问诸如“你觉得这是什么?”“在此处,你可能会期待的有哪些?”等等。如果这是个新奇的产品想法,通常用户即使不感兴趣也会挺兴奋。

 

共同设计

这样的访谈就为“共同设计”创造了机会。在整个访谈中可以问问用户的意见,他们通常会设法为你勾勒出一个解决方案,在已有的想法上进行思考会容易一些。以下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从测试者那里获得一些好的灵感:

  • 可以怎么做让这个变得更好?
  • 你觉得缺少些什么?
  • 对于这里你预期会有些什么?
  • 这个产品有给你“某某”感觉吗?为什么?/为什么没有?
  • 你会为了它付费吗?
  • 你觉得它有什么,你会愿意为它付费?

这是一些比较模糊的问题的举例,显然你可以更加专注在你所测试的概念上。询问用户的想法也许会得到一大堆没有用的建议,但是也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绝妙的灵感为后续的迭代优化提供帮助。另外需要留意的是,如果一件事被多名用户提及,也许就暗示着这是个很好的吸引点。

 

结构化你的访谈

首先,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是比较合适的。每次访谈时正式的访谈内容不应该超过45分钟,剩余的15分钟则是通过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来进行缓冲。在展示原型以前,你应该列出一个你希望了解的问题的列表,这些问题紧紧围绕着与你产品概念相关的一些行为。你可以通过询问这些问题了解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可以帮助你构建想法并解决实际存在却未被发觉的一些问题(不是显而易见的老问题)。这个部分应该占据访谈一半的时间。

中间第二部分的访谈是围绕原型进行的。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准备好一个需要用户操作的任务流以及在体验过程中和体验后需要询问的问题,然后向你的用户把原型解释清楚,并且强调这只是一个粗糙的原型并不是一个已经开发完成的产品。你会很惊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都不理解原型是什么,所以一定要记得解释清楚为什么它是黑白的。同时你也别忘记在原型中加入应有的文案信息。在向用户展示原型以前,请为他们进行场景的引入,让他们可以沉浸在一个虚构的场景中对原型进行体验。

为了发现趋势和得到一些好的洞察,你的目标大概是需要访谈10-12人来获得答案,这个人数足够了。

如果你发现得到的答案混在一起或者无法进行总结,你可以尝试基于已有的反馈对原型和问题进行修改。在用户招募的过程中,你需要确保你访谈的用户背景很好地契合了目标用户的特质,太过多样的用户会为你带来过多不同的答案,缩小范围可以帮助你的结论更加聚焦,但是也别缩得太小,这样可能会得到有偏差的答案。

你们最好是两人一组进行访谈,一人带领节奏询问问题,另一人进行记录。这可以让询问者专注于访谈本身,不用担心信息记录的遗漏。

 

提炼结论

一旦你收集到了这些数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些处理数据的不同方法,亲和图是一种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结论的梳理。我曾经使用过的方法是将定性的数据定量化,列出你前面关注的问题,然后对每名用户的反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1到5的打分,这里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或者解读空间——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完美,但是你曾经和他们每一个人仔细地交谈过,你会对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感觉。

在这个之后,你应该可以清晰地看出结论的趋势以及用户对你的想法的普遍偏好程度。你需要将你的主要结论进行整理,并确保这些结论记录完整,以便你下次优化时可以使用到。

 

下一步呢?

经过这样的测试,你可以快速了解你的想法是否有效以及用户对它的实际喜爱程度。如果这个产品概念还不完美——肯定不会完美——你可以借助“共同设计”那个环节的收获来对你的产品概念进行下一步优化。一遍一遍地不断迭代直到你拥有一个足以让你的目标用户十分认同的产品。


更多译文:

5个产品设计噩梦及其预防策略
想留住用户,有时候要学会放手
如何搞定新用户的20s初体验
数据打脸体验时,请好好反思
用户体验从业者,请收起你盲目自大的“中心论”
全部250+篇译文>>

 

申请加入UXRen翻译组>>

uxren-fanyizu-00

 


翻译:凤亭 审校: 查丽娜

作者:Brendan Sharman

原文标题:《Testing and validating ideas》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bsharman/testing-and-validating-ideas-8d298530b810

发布日期:Aug 27,2018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UXRen翻译组 所有;
  • 微信公众号转载说明:
    1)由于近期微信审理严格,若是该文章未在UXRen公众号上首发,请不要转载;
    2)公众号转载时,请在文章底部贴上UXRen公众号二维码。
  • 网站转载说明:
    1)文章标题必须保留“UXRen译”字样;
    2)转载文中必须保留:“UXRen翻译组”、“作者”、“译者”及“审校者”信息;
    3)转载文末必须保留本译文网页链接地址;
  • 如未遵照上述规则转载,视为侵权,UXRen社区保留随时追责的权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