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干货】UCAN2017用户体验设计论坛
作者: 阮小阮
忙忙碌碌一天这么晚还没睡是因为我在给大家编辑UCAN的干货哇~
虽然我平常很懒,可我们真的只推干货哇~
希望大家都能获取一些知识一些思考
互联网这么快,拥有平衡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董本洪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
1“用户体验就是最好的营销,设计就是最好的产品。”
2“造,重构现代商业体验”
3“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最大的表现就在各位的工作当中,就是设计,就是用户体验。”
青云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资深总监
新设计✖️新商业
演讲金句
1,“需求升级,消费升级,设计在商业中的价值日益增大。”
2,“内容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设计师的关注点要从产品框架拓展到内容与创意。”
3,“转型期,需求升级造就消费升级。从抄袭到自主产权,拓展视野,平台框架设计到内容创意
4,“人人界面-随着终端的升级,AR、VR等技术的发展,人与机器的交流将会更多的变成人与人的交流”
5,“新技术,新设备将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终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将从人机交互进化到人人交互,终端升级也将带来体验升级。”
6,“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给设计带来了升级#两个海报,你能分清哪个是鲁班(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的,哪个是设计师设计的吗?”
7,“为每个人设计,赋能设计生态”
8,“机器?人类?傻傻分不清楚”
9,“设计师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不,设计将会成为商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工的工作方式将会被淘汰,内容创意,全链路设计是未来”
10,“我们将自己的设计注入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让事物变得有用、易用、愉快、健康,这样的工作真不赖!”
11,“淘宝创造了万物生长的环境,鼓励原创在这里生根发芽。造物节,就是淘宝向整个市场发出的一个重要的信号”
范凌 特赞创始人 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设计与人工智能行业报告与商业实践发布
学霸教你做设计,请记好一下知识点!
1,“需求侧的极度细分: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人性经济”
2,“超细粉个体的涌现,Average is Over!”
3,“人/机交互的新组织,灵活使用外部人才、内部人才与机器”
4,“组合 探索 转换 创造的可能性”
5.“让机器做设计的难点是什么?a.创造 b.确定性/不确定性 c.形式/内容。从规则(rule)到统计(data),让机器理解创造”
设计与人工智能行业报告与商业实践发布
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脑机比”:不是替代,而是人机共同进化,小编一脸懵逼,啥叫“脑机比”?
设计行业的四个观察:
01.不同经验的设计师在收集资料上花费同样多的时间
02.设计师并不认为设计是体力活
03.创意和创造将会成为设计师的最核心竞争力:现在到未来,创造力在工作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
04.高级和初级设计师的脑机比并不一定悬殊
乐乘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 高级设计专家
当设计遇上AI——0.5天1.7亿张banner背后的故事
目标:打造一个人工智能的商业设计大脑
难点:设计缺少标注数据、设计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设计无先例可循
鲁班:不断学习,从最简单的图文混排到上百种设计手段的进化
核心:通过构成效果、构成方法、元素构成,把设计问题转化为数据问题,让机器感知设计
结构:a.设计框架 b.元素中心 c.行动器 d.评估网络
未来:1.自主生成元素 2.语言认知理解 3.设计迁移,机器主动探索
AI Design 未来已来!
梁山鹰 蚂蚁金服UED总监
1.主动信息:
人类获取信息方式一直以主动形态替代被动形态,从报纸电视到桌面电脑,从移动手机到穿戴设备,最终达到AI Everywhere。
对应UX特征:便捷性、主动性与智能性。
案例:
a.支付宝扫脸登录:一次次更新,只为更便捷更自然
b.智能小蚂答:上下文衔接与语义纠错,准确定位精准答案
2.重建真实:
我们一直在尽力模拟和现实世界相似的场景:DOS系统→GUI界面→手势指令交互→AR技术应用→未来:接近真实世界的虚拟场景
对应UX特征:还原性、直观性
案例:
a.AR红包:回归真实,带来情感
b.VR PAY、蚂上
3.感官交互:
虚拟场景充分与人体各种感官系统进行交互,各种感官交互融为一体
对应UX特征:一体性、真实性
案例:
a.金融行业服务机器人:有眼能看,有手能握,对答如流
4.对新设计的思考:什么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
蚂蚁的设计三层次:设计执行、设计语言、设计文化。执行方式会变,设计文化不变。
潮流短暂,理念长久。
从产品、组织和生态三个视角,利用不同纬度的设计方法,帮助我们问出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系统性的大问题,这是设计的责任;
设计思维的先行者:有效的创新
【案例】软柄牙刷,从儿童牙刷变为所有人标配怎么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设计的永恒价值在哪里?
设计应该如何为这个新的时代服务?
设计价值的三个层次:
1.产品:新技术与“我”,“我的兴趣在于人与物的关系”
新技术的出现意味着首先要定义的并非用户体验,而是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属性”“个性”“价值交换”“存在”
关系→场景→功能→交互方式→体验→信任,而信任是成功产品的基石。
【例子】无人车,首先要探索的是无人车与人之间的关系。
2.组织:文化土壤中的设计成分
“文化把战略当早餐吃。”peter drucker
我们如何为企业文化做设计?
【例子】Hunter Gatherer 悦衡食集,知你所食
【例子】IDEO小红本,把价值观写进手册
企业组织的创新设计:使命/文化、战略、激励、人才、流程、架构
3.生态:生态系统中的设计
要改变生态现状,组织内部亚由创新领导力,也需要多远团队的通力合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来找到设计方向。
【例子】秘鲁教育系统设计,通过互动空间、学习空间等不同形态学习的整合,IDEO设计教材,空间,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奖励机制,商业模式
组织内部要有创新领导力,需要多元团队的通力合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来找到设计方向
Jeon Seong Jin (韩国)pxd联合创始人
pxd认为,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发现、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
1.通过技术与生活的历史发展,得出结论:新技术的出现,会经历从焦点变为普遍化的过程,价格降低,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从这个时候开始,用户体验开始得到重视。
【例子】
第二次工业革命,XD Approach利用尖端技术把大型机器引入工厂
随着技术进步,大型机器小型化,进入每家每户,给人们带来幸福
随着进入了工业设计的时代
最早的一台计算机体型巨大,人们在机器里工作
出现User Interface之后,进入了PC时代
当机器不再重要之后,体验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而当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体验有了另一个变化
所有技术相互关联,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尖端科技真正以服务的形式与人们接触
2.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的关系:用户界面是在操作机器时的特定角色,而用户体验所讲到的用户是实实在在生活中的人们。
【例子】车座可以旋转,用来提示损坏的设计
【例子】患者的监护人记录患者一天行程
3.深入用户与数据驱动,设计方法的两翼齐飞
a.“make it explicit”
我们把接触用户设计过程称之为“User+Context Modeling 建模”,通过假设推测,对我们所见到的用户与遇到的问题进行环境建立。
b.“data driven UXD process”
如今通过技术我们能够很便捷地得到用户数据,对设计的假设进行支持和修正。
【例子】叫车服务的一个设计,通过用户日志进行路线绘制,判定乘客身份(上班族、业务员、加班的人等)
辛向阳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而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触发,行为的学习和巩固;
生活方式作为对象有不同的维度,有着自身明确的指标体系。
从及时性的用户体验到生活方式的构建,这中间的转变其实是用户粘性的变化的过程。把生活方式作为一个设计的对象。如何去做? 从一个突破口进行触发,一点点引导用户,使其进入到某种状态,培养某种使用习惯,最后变成生活方式的培养,最后形成一个价值观.
Benjamin Bacon Studio Dogma联合创始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让我们领略一下不同领域新媒体在新设计方面的探索!
交互是从现实生活开始,而不是从屏幕。
案例1: Affinity 科技与艺术的展示
每一个圆球代表大脑中一个神经细胞,当你触碰这6个不同的圆球时就会有不同的音乐。我们在这里主要被邀请去解决技术的应用和材料的运用。PCB薄膜去产生电流阻断,很幸运在淘宝上找到了这个材料。
案例2: Traveler 2016
坐在自行车上,根据汽车速度屏幕上就会有一个人到处跑
案例3: Pepper’s Ghost Interaction Display和PHTE合作的项目
用了一个交互叫PEPPERS GHOST,更多是一种混搭的呈现形式,所以这个是用屏幕做成的交互。当一个用户从屏幕中走过的时候,屏幕会捕捉他们的动作,并且会有一个软件开始有不同的视觉呈现
案例4: Living Devices
薇薇安从帕森设计学院毕业时的毕业设计作品。这个作品尝试去拆解有关于机器跟生物构造里的壁垒,借由一个仪器的电子信号传输到在生长中的细菌。所以在这个示范里有两个导电端,借由不同的电压和电流,这里的细菌会长成不同的方式。
案例5: Printing in Flat space
在平板当中不同的电路板,节不同电路板导电,可以引导蝉去到不同格子里,产生不同的图案。
案例6:The Electric Skin
可穿戴领域,一个马甲中每个仪器的一边有天线,一面有马达,当手触摸后就会有相应的形状
顾嘉唯 物灵科技CEO,联合创始人
1.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弱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基于feed流的UI转变成 超人工智能基于关系的UI
人工智能的成长潜力是巨大的,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基于feed流的UI转变成 超人工智能基于关系的UI” 未来需要去探索用什么方式,让人更好地连接世界。
2.我们现在在哪里?
技术的进步很快,交互方式的改变:command line→graphical→touch→in conversation with objects(现在)
人类的改变太慢
3.我们是谁?
我们需要把力量注入到机器中,让机器真正做到“有灵”
任何机器人的关系分为两类:人+机器人/人和机器人
Dominic Winkler,博世中国区UED负责人
渐进式的创新,最终结局很可能是灭亡;
博士的创新则是革命性的创新。
创新的三个支柱:用户、商业、技术
博世的设计观:invented for life
用户研究、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视觉设计、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与交换管理构成了博世的设计技能表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流程:了解实地的人→信息综合梳理洞察→设计概念转换→模型制作→测试和反馈
pi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