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研究,这是我见过最毒辣的7条“洞察”

作者:野猫子Finger(关注心理学、儿童教育,以及人类数字化生存,热爱写作,旅游。)

 

#1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用户是需求的集合;
从运营的角度来讲,用户是交易的集合;
从用研的角度来讲,用户是产品使用者所有心理特征的集合。

 

#2

用户不是你看到的一个两个独立的个体,你自己的感受也不能代表用户的感受,甚至更极端一点,你能得到的用户反馈也不能完全代表多数用户的真实感受(愿意被“研究”的用户总是抱着特定目的的)。冰山下的东西总是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3

如果受限于具体的项目,你不可能对用户有真正全面的认知。因为项目是在有限资源、有限时间条件下进行的有限的人类活动,不能代表人类活动的全貌。项目天生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冲动,会干掉一切阻碍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无关”因素。

 

#4

用户的集合就像一锅浓汤,你并不确定自己能打捞上来什么。你可以捞一勺上来亲自查看和品尝,这叫抽样;你也可以把它倒进离心机里疯狂旋转,等着相同的物质被转到了同一层,这叫因子分析;你也可以找到一只神奇的狗或者兔子,它只吃特定的肉或者蔬菜,这叫文化探针;你还可以把用户像切香肠似的一片一片地摊开,这叫横断研究。

 

#5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机器的用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也每时每刻都在被别人分析数据。我们能否改进自己这台信号发射器,使其发出更多有意义的信号,而减少垃圾信号呢?生活就是一个实验室。

 

#6

评价一个用户模型的好坏,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意义的角度自上而下进行构建,一种是从数据的角度自下而上进行构建,后者没有“要建立有意义的模型”的心理负担,唯一的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预测准确率,不断进化,进化,进化……

 

#7

仔细打磨你手中使用的工具,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当你被复杂性之浪吞噬的时候,你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它们。不要做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不要指望不熟悉的工具能为你提供可怜的安全感,因为打造这些工具的人早已作古,而很多今人使用起这些工具来还不如一根烧火棍。你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的经验,要在实战中总结得失。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