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翻译:包子不好吃 审校:baozhu | UXRen翻译组 #424 译文
原作者: uxplanet.org
原标题:《Top 10 Cognitive Biases in Product Design》
认知偏差是指影响判断和决策的思维错误。通过意识到这些偏差,我们可以减轻其影响,做出更理性、更客观的决策。
以下是产品设计中最常见的十大认知偏差:
1. 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
这是指人们倾向于搜索、解释、偏爱和回忆那些能够证实或支持自己观点或价值观的信息。这种偏差导致决策缺乏客观性。
2. 锚定偏差(Anchoring bias)
锚定偏差是指在做决策时过于依赖首次接触的信息(即“锚点”)。例如,最初的用户研究可能会为产品设计策略设定一个锚点。
3. 虚假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
虚假共识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信仰在他人中的普遍性。(“其他人也和我想的一样”)
4.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
从众效应是指由于许多人做(或相信)某件事情,个体也会倾向于跟随。这与群体思维和群体行为有关。(“这个设计很棒,因为我的团队都觉得它很棒。”)
5. 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可得性启发是指人们高估那些易于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性。有人可能会认为用户研究不重要,因为他们认识的某个人无需进行研究就能成功发布产品。
6. 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能力平庸的个体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最不称职的人反而认为自己最优秀。
译者和审校者,一起换了图
7. 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
过度自信偏差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如市场营销、原型设计或编程的能力)过于自信,以至于这种自信超出了客观合理的范围。过度自信可能让人低估潜在风险和忽视潜在的问题。
8.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特定选择或决策的反应取决于其呈现方式或“框架”。这种效应表明,相同的信息仅因其呈现的上下文不同,就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或行动。
9. 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
沉没成本谬误是指产品创造者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而不愿放弃某种策略或行动,即使明知放弃这种策略更有利。(“这可是我的心血。”)
10. 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
自利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将正面事件归因于自身的特质,而将负面事件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在团队获胜与失败的情况下尤为常见。(“我们发布了成功的产品,因为我负责设计” vs. “我们没能发布成功的产品,因为我们的团队不懂什么是好的设计。”)
原文来源:https://uxplanet.org/top-10-cognitive-biases-in-product-design-00cc12703c02(2024.4.1)
版权声明:该文章在UXRen公众号(cnUXRen)首发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译者、审校者信息,如有违背,UXRen社区保留侵权追责的权力。